《中国生育报告2019》:女性职场表现,取决于男人为孩子付出多少
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227篇原创
这两天,我仔细读完最近上了微博热搜的《拯救中国人口危机刻不容缓——中国生育报告2019》。(下面简称《生育报告》)
网上很容易搜到,就不贴链接了。我之前知道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得厉害,但是完全不知道,已经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了。
文章看完后的感觉就4个字:触目惊心。
《生育报告》说:
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在国际上前所未有,当前总和生育率在1.5以下。
给大家简单普及下啥叫“总和生育率”?1.5的总和生育率是个什么概念?
我们假设,平均每一对夫妻生2个孩子,那么总和生育率就是2。
考虑到一些意外因素导致孩子夭折,要维持整体人口数量不增多也不减少,社会整体的总和生育率必须在2.1左右。
《生育报告》说,全球总和生育率平均水平在2.45;发达国家在1.67就已经感觉经济吃不消,老龄化严重,吵着嚷着要鼓励生娃,或者引入新移民了,而我们的1.5只会更惨,就是下面这张图。
结果就是,如果保持现状的话,中国人口在最快5年后的2024—2031年将见顶下滑,中国人口开始进入衰退期。
而人口,是一切发展的引擎。
想想即将大规模到来的:老年人和年轻人争抢工作、老年人在寓所中孤独死去、低学历剩男成为不安定因素、失独家庭遍布、人口红利消失、失业潮涌现……
真是细思极恐。
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很多,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生育意愿,在我看来,主要还是女性的生育意愿。
什么意思呢?
就是现在很多到了生育年龄的女生,说“不玩儿了还不行吗,老娘不生了!”
或者,只生了一个孩子的宝妈,想想自己被孩子折腾得欲哭无泪的生活,还是摇摇头说,“算了,第二个就免了吧!”
女人们不是不想生孩子,但是在这样一个房价高、开支大、压力重重的环境里,生孩子真的是一件奢侈的事。
除了上面这些,我今天想说的,是女性在职场上的特殊遭遇,作为一个男人,我想指出:
女性在职场有多大作为,其实取决于男人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少。
如果不能让女性在家庭建设上得到男性充分的支持,那么女性的生育意愿就不可能提高。
《生育报告》是这样说的:
生育、看护、培养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这即为家庭、女性的机会成本。
女生W和D都是我的前同事,她俩互相认识,当年她们来自差不多的学校,进入同一家公司,分配去了不同城市的相同岗位。
W在工作第3年就结婚了,很快生了一个男孩,老公也在同一家公司天天加班忙得要命,W为了照顾孩子,很“识大体”地放弃掉一个接一个的晋升机会,在一个不咸不淡的位置呆着。
D工作了3年换了常驻地,跟当地一个男生恋爱,才3年又被调走只好分手,就这样悠悠晃晃过了很多年,她想结婚又不想将就,想生孩子找不到人,好在已经做到片区经理级别,基本上也没时间去想太多。
你身边估计也有W和D,我想说她们这是普遍现象应该没人反对吧。
这个公号是个职场号,后台经常有女粉丝问我,工作压力山大,还天天为家里事忙得焦头烂额,该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?她们说的家庭,主要还是孩子的养育。
我的回答只有一个:什么时间管理之类的都是扯淡,这事儿基本上取决于你老公。
如果你家男人尊重你在事业上的追求,工作之外的时间愿意放弃一部分社交和娱乐,主动承担起带娃玩耍、辅导作业、开家长会、微信群回复老师、去学校处理孩子争端……的任务,你的家庭和工作就很容易平衡。
甚至你运气好,碰上那种很喜欢孩子,责任心也强,一有空就陪孩子的男人,你大概率生活会很幸福,事业也不太会被耽误。
不过,如果你家男人觉得,“我负责挣钱,你负责持家”,那么,要么你挣得比他多(都还不一定让他服气),要么你趁早死了这条心,辞职回家安安心心带娃算了。(会带来新的问题,比如物质完全依靠他而增加其它风险)
要么呢,你就干脆别生了。
《生育报告》里提到,日本就是这样:
日本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性别分工较为普遍,职场性别歧视严重,在家庭和工作冲突下,越来越多日本女性放弃结婚生育。
1990-2015年,50岁以上女性终身未婚率从4.3%激增至14.6%。
14.6%!
不到7个人就有1个终身未婚,啧啧啧。
我们中国这边,比日本也好不了多少,只有女性存在“平衡家庭和工作”的问题,男性几乎没有,是因为男人们“我负责挣钱,你负责持家”的观念,实在是太普遍,也太顽固。
我工作需要经常出差,有时候我会和出差地的朋友联系,约出来吃个饭叙叙旧。
我发现一个规律:
约男性朋友基本没问题,他们通常说:必须得喝点啊,我就不开车了!
约女性朋友就不一定了,她们的反应常常是:哎呀不巧啊,我答应了我儿子/女儿,放学后还要接ta去上辅导班!
有些女人可能很享受这种生活,但我知道,这常常也是没办法的事。
这里我忍不住要说句得罪男粉丝的话,一个男人对妻子的尊重,很大程度上体现在,愿意一起经营家庭尤其是养育孩子,而不仅仅是给钱。
妻子是伴侣,不是保姆+传宗接代的工具。
除了养育孩子,关于生孩子,女性在职场上也会面临普遍遭遇。
《生育报告》说得很明白:
已婚未育女性在职场更易遭受性别歧视。
注意,前方高能!这回,我要继续说大实话,换成得罪女粉丝了。
如果你是女性,希望下面的内容是帮你们吐槽公司的话,你可能要失望了。
作为一家公司的管理层,我必须指出,女性在职场中因为生孩子的产假和哺乳期遭遇到的问题,责任不在企业!
我曾经专门问过一位资深的女性HR,怎么看待已婚未育女性遭遇的性别歧视?比如,因为你还没结婚,或者可能会生孩子,在同等情况下就不会被聘用?
这位女性很诚恳的跟我讲,刚刚入职两三年的小姑娘,因为生育孩子而影响工作的情况,在公司里比比皆是,公司不光要保证她的带薪产假和各种福利,职位更替的隐性成本也非常之高。
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,不是在做慈善,选择“性别歧视”真的是没办法的事。
那么问题出在哪儿?
《生育报告》里的原话是:
延长女性休假时间与保障其就业权益存在一定矛盾。
产假过长可能会让女性在职场中面临更大的歧视和排斥,提高她们的就业门槛、降低职业升迁机会。
如德国的女性生育总假期长度为42.6周,但2016年生育率仅为1.50;而英国的总假期长度为12周,但总和生育率为1.81。
也就是说,生育假期越长,也就是女性权益“保护”得越好,生育率和女性的生育意愿其实越低。
如果你懂一点经济学,这个“反直觉”的道理并不难理解:
因为政策规定必须保护女性权益,所以企业只好采取“歧视”这样的消极措施,来规避自己承受的风险,最终受害的既是女性(找不到工作),也是企业(错过优秀女员工)。
初心很好,但效果恰恰相反的例子,其实到处都是:
比如,我在国外呆过一阵子,某些国家要求外资公司中,本国员工的比例必须达到一个很苛刻的高度,最后的结果就是外资不敢进入,或者悄悄让持有旅游签证的外派人员,在当地长时间非法工作。
总的来看,这个政策其实是减少了本国人员就业的机会。
再比如,政府强制要求最低工资,利润薄弱的小企业特别是小制造企业,承担不起员工成本,只好关门了事。结果是明明可以拿低工资的工人,只能干脆失业。
回到我们的话题,女性特别是已婚未育女性遭遇“性别歧视”的问题,该怎么解决呢?
《生育报告》的建议是:
完善父亲生育休假制度,既鼓励夫妻共同承担家庭事务和育婴责任,也一定程度上缩小男女性在生育问题上受到的影响程度。
比如,法国有11天男性陪产假,瑞典、法国和德国父母双方可共享育儿假。
说到底,还是要让男人在生育上,尽可能承担起原来完全由女人承担的责任。
怀孕、生孩子只能由女人来,这是生理结构决定,老天安排好的事,那照顾孕妇、照料初生婴儿、负责家务劳动,这些明明可以后天学习的事情,男人不应该置身事外。
这篇文章快写完了,还记得前面我提到的两点吧:
女性在职场有多大作为,其实取决于男人愿意为孩子付出多少。
如果不能让女性在家庭建设上得到男人充分的支持,那么女性的生育意愿就不可能提高。
责任和权利是对等的。如果一个男人不否认我们还是个男权社会,那么男人该承担的责任就要承担起来,不然女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了,大家都得完蛋。
上面这话可能有点功利,我补充两句题外话吧,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,甚至是国家,都要把生孩子的女人,看做是人而不是工具。
人是目的,不是工具,别嫌多了不让生,嫌少了再来鼓励生,挺没劲的。
最后,对这个公号的女粉丝,我想跟你们说,我们决定不了国家政策,也左右不了职场风气,但是如果在择偶这件事上选对了人,上面提到的那些麻烦,至少可以轻松一半。
那么选什么样的男人呢?除了你之前的标准,还要了解他的教育理念、他甘愿投入多少时间、精力在孩子身上。
如果一个男人认为,他光给钱就够了,那么你得掂量掂量了,“丧偶式育儿”是不是你想要的?还有,对孩子公不公平?
上面这个图,来自“丁香医生”联合“小猿口算”发布的,《2018年家长辅导作业十大“后遗症”》。
那句话怎么说的,结婚后眼睛流的泪,都是结婚前脑子进的水。
你可要想清楚了。
往期话题
马云:谁要毁掉阿里,必须从他们下手(6个真实故事,1段唏嘘往事)